戴AR眼镜装配中国空间站,超赞
发布时间:2023-03-13 11:31:03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
导读:清华大学几位同学在学校操场拍到了中国空间站凌月的画面。
相机中,距离地面400公里的空间站只是小小的一个点。实际上,它的基本构型为三舱T字构型,3个舱段分别为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
这里主
相机中,距离地面400公里的空间站只是小小的一个点。实际上,它的基本构型为三舱T字构型,3个舱段分别为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
这里主
清华大学几位同学在学校操场拍到了中国空间站凌月的画面。 相机中,距离地面400公里的空间站只是小小的一个点。实际上,它的基本构型为三舱T字构型,3个舱段分别为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 这里主要承担中国空间站等超大型航天器总装测试试验任务,天和的核心舱和问天实验舱,都在这里完成装配。 线缆是总装难度的一部分,AR眼镜能降低装配工程师的工作难度。记者庄胜春戴上AR眼镜后,看到景象“虚实融合”。眼前,天和核心舱的电缆线路一一呈现。 工作时,装配工程师按照“虚拟电缆”的位置,将实体电缆安装到位即可。原来的“闭卷考试”变成了“开卷考试”,降低了出错的可能性。 中国空间站结构复杂,光是天和核心舱就有1000多根电缆、近500根管路,总装难度前所未有。然而,完成这样艰巨的总装任务的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1.4岁,90%的团队成员是“90后”。 王鹏飞:我们当时进入到舱内装大型设备的时候,由于大部分舱内相对比较空间狭小,机械臂进不去,让我们承受了很长时间的困扰。有一次睡觉,做梦的时候把装配的全过程模拟出来了,像电影一样过了一遍。特别神奇,那天突然就醒了,所有的东西都记得。 醒来后,王鹏飞来到单位,跟团队成员说了自己梦中的“灵光乍现”。正是这样一个个团队成员的协同攻关,一次次灵光乍现,最终实现了中国空间站的顺利总装。谈起对未来的期待,王鹏飞说,他的梦想是“看着中国的空间站和月球的空间站共同在太空中稳定运行”,并且为人类探索宇宙做出贡献。 (编辑:汽车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推荐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