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汽车网 (https://www.0577qiche.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中国脑机接口设备发展迅速

发布时间:2023-06-06 09:47:49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
导读:脑机接口(BCI)指在人或动物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创建的直接连接,实现大脑与设备的信息交换。随着Neuralink的脑机接口获得人体临床试验批准,很多人关心国内脑机接口技术发展情况,以及国内何时能够进入人体临床试验
脑机接口(BCI)指在人或动物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创建的直接连接,实现大脑与设备的信息交换。随着Neuralink的脑机接口获得人体临床试验批准,很多人关心国内脑机接口技术发展情况,以及国内何时能够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

信息传输速率被视为脑机接口最核心的评价指标。高小榕认为,全球脑机接口的信息传输速率进步也很快。其中,脑机接口领域有一个摩尔定律,大概以每10年提高4倍的速度增长,并且其中不少增长点是中国脑机接口学者贡献的。

全球首例非灵长类动物介入式脑机接口试验在北京取得成功。实验采用了一种猴脑内部的介入式脑机接口脑控臂,实现了对猴脑的操作控制,表明中国脑机接口技术的进步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脑机接口通过在人脑与机器之间建立连接,可以替代、恢复、增强、补充脑功能,为脑功能损伤患者康复带来福音。因此,未来脑机接口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中国脑机接口的人体临床试验何时到来?赵继宗表示,“我觉得这很近,中国人能办大事,在理论、技术及伦理方面的差距不大,同时我国脑机接口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我国取得了一定发展,得到很好的政策支持。”

具体来看,脑机接口可分为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和侵入式脑机接口两大类,两种类型正在同步发展。

不少人认为,非侵入式脑机接口获取的脑电信号相对质量较差,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在高小榕看来,使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就像在大脑周围通过设备接收天上发射的卫星信号,虽然接收的面积大,但单从通讯速率来看,只要匹配得好,非侵入式不比侵入式的通讯速率差。

相对而言,侵入式的脑机接口门槛更高。高小榕打了一个比方,在大脑中植入进去的芯片的主要材质是硅,是最硬的东西之一,而脑组织是人体里最软的组织之一,这两个东西要在一起工作,就如同“在豆腐上立一根针”,这根针既要能接触上豆腐,又不能伤害豆腐,这个难度很大,涉及多项技术突破。

“侵入式脑机接口发展的关键‘拦路虎’是如何避免生物学反应。”赵继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避免生物学效应问题上,现在“卡脖子”的主要是材料,如果能把这个解决,脑机接口发展就会往前走一大步。

当前,国内以发展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为主;美国则以动物实验为主的侵入性实验为主。在他看来,这两种方案是珠峰的南坡与北坡,最终都会汇集到一起,形成一个脑机接口全新的方案,这在未来50年可以预见。

此外,脑机接口领域的人才储备也很关键。高小榕谈到,这涉及诸多领域,例如计算机信息处理、生物技术以及材料等,涉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可能也是行业的一个短板。

赵志国指出,在新征程上,工信部将把脑机接口作为培育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加强脑机接口应用场景的探索,加速推动脑机接口产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增强脑机接口产业的创新能力,加强脑机接口基础理论、信号采集、先进算法等前沿技术的研发能力,加快关键核心技术与重要应用产品的攻关,稳步提升脑机接口相关芯片、关键元器件等基础工业的能力水平。

赵志国还指出,将关注脑机接口技术对相关产业安全、伦理等方面带来的重大风险挑战,做好必要的制度建设、伦理规范、立法研究,推动建立医疗、教育等分级伦理管理制度,确定合理的科研和应用边界,确保相关技术的安全应用。

“脑机接口肯定是未来不可或缺的手段,现在还没有一个能够替代它的东西。”高小榕表示,脑机接口发展已经走过了50年,这样的情况在下一个50年有望实现。

(编辑:汽车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