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物理学家发现“室温超导”,温度达21℃!但有黑历史!
发布时间:2023-03-09 11:04:55 所属栏目:外闻 来源:
导读:在正在举行的2023年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上,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物理学家Ranga Dias公布了一项极为重磅的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室温超导”,首先就是其研发的超导激光武器的临界温度不仅可以高
在正在举行的2023年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上,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物理学家Ranga Dias公布了一项极为重磅的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室温超导”,首先就是其研发的超导激光武器的临界温度不仅可以高达21℃,而且还是在相当接近绝对零度的环境压力的情况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使用的各种材料都是有电阻的。电阻较小的铜、铝能被用于传输电能,虽然现有的特高压输电技术能有效降低输电损耗,但是若能利用电阻为零的超导体材料的话,那么发电需求将大大减少,将改变我们的生活。 相比之下,超导体非常特别,它们是从导体转变而来的,并且没有电阻。但在常温常压下,半导体并不具备超导性能。只有在极低温度的情况下,导体才会突然失去电阻,成为超导体。 根据物理学,温度理论上最低只能低至零下273.15℃,这被称为绝对零度。而超导体通常需要在零下两百多度的超低温环境中,才会变成超导体,突然失去电阻时的温度被称为超导临界温度(Tc)。 根据这项研究,科学家通过氢、氮和稀土金属镥,制备得到氮掺杂氧化镥。结果显示,这种材料的超导转变温度高达21度,这意味着已经在接近室温下实现了超导性能。不过,该材料要想实现超导还有另一个条件,那就是高压环境。 对于一个超导体,通过加压可以提高其超导转变温度,但通常需要极高的压力才有明显的提升。在这项新研究中,21度的超导转变温度是在1吉帕斯卡、即1000兆帕的条件下实现的。 布法罗大学的理论化学家Eva Zurek表示,在这种条件下实现超导的材料,将以我们无法想象的方式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如果这项实验得到证实,无疑是一项诺贝尔奖级别的重磅成果,要载入科学史册。 但在不久后,装有金属氢的钻石容器不知为何破裂,金属氢就这样消失得无影无踪。后来,这项实验再也没有被重复出来过,金属氢再也没有被制造出来过。 然而,其他物理学家看到这篇论文后,却产生了强烈怀疑,因为论文中的某些关键数据涉嫌严重捏造。由于该成果相当具有颠覆性,很多实验室都在争相重复这项研究,但没有一个获得成功。 由于有过这样的“黑历史”,对于此次Dias宣布的“室温超导”需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尽管这项研究做了更为详细的实验,给出了诸如零电阻、迈斯纳效应等确切证据,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进行证实。在此之前,科学家们一直认为超导体是一种不稳定的材料,因为它们的导电性很差,在极端条件下甚至会发生断裂。 (编辑:汽车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推荐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