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汽车网 (https://www.0577qiche.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外闻 > 正文

这些探月规划和经典任务不同

发布时间:2023-04-18 09:48:31 所属栏目:外闻 来源:
导读:卫星导航系统在地面导航、通信、资源探测等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拥有完全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是每一个航天大国追求的目标。为了支持在月球表面开展更复杂的任务,更好地对月球进行全面勘测,建设卫星导航系统的国
卫星导航系统在地面导航、通信、资源探测等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拥有完全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是每一个航天大国追求的目标。为了支持在月球表面开展更复杂的任务,更好地对月球进行全面勘测,建设卫星导航系统的国际竞争已经延伸到了月球附近。

国家航天局曾公布,我国正在论证构建环月球通信导航卫星星座,首次发射可能在2024年左右进行。简单地说,这将是月球版北斗导航系统,它能为未来月球的飞行提供中继通信、导航等服务,对接下来更加复杂的月球探测任务提供信息支撑。

如今,人类正在迈入月球探索与开发的新时代,月球活动将越来越多。未来诸多无人探测器和载人航天器会成功登月,在复杂的月球表面上行动,迈出更多的“个人一小步、人类一大步”。这些都要求更加精确的导航信息、更顺畅的大容量通讯支持,因此,建立完善的月球通信导航星座是非常必要的。

美国宇航局在21世纪初出台“太空探索计划”,首个任务就是2009年发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它运行在50公里高的极月轨道上,传回了全天候月温图、月面大地坐标、高分辨率彩色图片、月面紫外反照率等大量信息资料。未来,美国宇航局还规划发射核动力月球车,争取从月球采集更多样品,由航天员送回地球。

尽管遭遇了“月船2号”的失败,但印度并未放弃探月雄心。今年初,印度空间组织宣布,印度第三次探月任务将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发射。今年2月,印度月船三号着陆器通过了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测试,3月完成了关键振动和声学环境测试,并增加了更多保障措施。未来,月船三号推进舱将主要承担中继通信任务,配合执行环月遥感任务的月船二号推进舱,共同支持重约26公斤的月球车在月面工作半个月左右,从而为印度下一步探月任务提供更详尽的第一手资料。

略显尴尬的是美国的“月球手电筒”,这颗立方星由“白兔-R”搭载,原计划进入距月面最近约15公里的绕月轨道,通过红外激光器和新型激光反射仪从月球南极永久阴影区寻找水冰资源。可惜其在测试“绿色推进剂”时遭遇故障,迫使“月球手电筒”的任务从绕月飞行降级为月球飞掠。

目前,登上外星球的探测器可以分为着陆器和巡视器两大类。着陆器将巡视器送到外星球表面后,就已经初步完成任务。巡视器可以离开着陆点探测,但受限制较大。传统的月球车除了在月夜休息外,还需要频繁避开月面岩石、坑洞、坡道等障碍,行驶过程如履薄冰,不可能“飙车”。

如果月球探测器可以“跳起来”,在月面上反复着陆和行进,无疑能够显著提高探测效率和综合效益。此外,一些月面地区的情况尚不明朗,不宜通过常规的月球车探测,飞跃型卫星在对复杂的地形进行观测方面具有很强的特长。

更进一步,月球飞跃探测器可以直接“飞”进永久阴影区,只需事先利用轨道器搭载的微波成像雷达,对永久阴影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以便详细规划空中着陆路径。预计它完成一次永久阴影区探测任务后,就可以回到光照区进行充电,以备执行下一次任务。

当然,为了应对复杂的月面情况,月球飞跃探测器不能完全依赖太阳能,可以考虑提前储备一些燃料,并且在关键时刻使用。未来,月球飞跃探测器如果有望利用核能技术,工作持续性和效率必将大幅提升。

即便如此,想要让月球飞跃探测器和跳跃机器人在月球表面正常运行,仍是不容易的事。毕竟月球没有稠密的大气层,探测器频繁“起飞”难度不小,着陆时缓冲不足,风险更大。为此,科研人员还需要付出更艰苦的努力。

随着航天技术的进步,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就能看到探测器以飞跃或跳跃的姿态为月球表面“增添动感”,借此可以揭开更多鲜为人知的月球奥秘,进而为月球资源多样性的探测工程开发、月球基地建设以及人类未来的长期驻留月球探索未知打下坚实的基础。

放眼未来,探月活动必将在前进挫折中不断呈现新亮点,吸引大众关注。因为它不仅扩展了人类的观察视野和活动空间,也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与成果应用推广,在重大意义上引导了科技的前沿趋势,更满足了人类进步的核心驱动力——好奇心。

(编辑:汽车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