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汽车网 (https://www.0577qiche.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外闻 > 正文

乔治·海尔和他的传奇望远镜们

发布时间:2023-03-10 14:00:25 所属栏目:外闻 来源:
导读:历史上曾涌现出不少充满传奇的制镜大师,不过说到望远镜制造方面的成就,无论是以手工艺闻名的17世纪意大利光学大师朱塞佩·坎佩尼,还是一生制造了四百余台望远镜的天文学泰斗威廉·赫歇尔,亦或是以&l
历史上曾涌现出不少充满传奇的制镜大师,不过说到望远镜制造方面的成就,无论是以手工艺闻名的17世纪意大利光学大师朱塞佩·坎佩尼,还是一生制造了四百余台望远镜的天文学泰斗威廉·赫歇尔,亦或是以“炮”成名的罗斯伯爵威廉·帕森斯,以及精益求精的德国工程师塞格穆勒,都无法与乔治·海尔相提并论。

富商海尔指的并不是我们故事的主人公,而是他的父亲。无论以多么苛刻的标准来看,乔治·埃勒里·海尔(George Ellery Hale)都算得上标准的“富二代”。他的家族在1640年移民到美国,父亲威廉·海尔创建的电梯制造公司是全美最早的液压电梯制造商之一。提起“摩天大楼”,人们常常会想到纽约,其实摩天大楼的概念诞生于芝加哥。1871年,芝加哥发生了一起巨大的火灾,整个城市几乎变为废墟。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摩天大楼拔地而起,使得芝加哥一跃成为美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海尔的父亲为这些摩天大楼制造了电梯而获利颇丰,在芝加哥拥有许多大楼和铁路。

也许是受到父亲的影响,海尔从小就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不过他并不想子承父业,他对科学明显比对电影更感兴趣,而他的爱好则得到了父母的鼓励,他甚至在家里建立了一个小实验室。十四岁时,海尔自己动手组装了第一台望远镜,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他开始观测星空与日食,并描绘太阳黑子。高中毕业后,他来到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物理学,期间发明了太阳单色光照相仪,并借助仪器发现了太阳涡旋,显露出非凡的才华。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折射望远镜,是位于美国西海岸的利克天文台(Lick Observatory)刚刚落成的36英寸(91厘米)折射望远镜,它由钢琴大亨詹姆斯·利克捐资,加州大学负责运行管理,其主镜是著名透镜制造商阿尔文·克拉克父子公司(Alvan Clark & Sons)所磨制,落成后提供了惊人的观测效果。

叶凯士天文台的大折射镜落成之时,大部分天文学家还在延续着数百年来的观测传统:他们一边用肉眼观察目镜,一边用笔绘制出所看到的影像。不过在这时,一种新技术已经开始流传,并将彻底改变天文观测的历史,那就是照相术。相比于肉眼观测与手工描绘,照相底片可以更快地记录下更多星空的细节,可以进行精准测量,也适合永久保存。天文学家们不再需要在观测的同时手忙脚乱地进行研究,而是可以随时调出底片慢慢进行研究。

制造一台性能优异的反射望远镜远不像说一说那么简单。反射望远镜的结构可以追溯到1671年,当时牛顿在皇家学会展示了他的模型。到了1845年,爱尔兰天文学家罗斯伯爵三世威廉·帕森斯(William Parsons)在他的领地帕森斯镇建造了一台口径1.8米的巨型望远镜,以一种海兽“列维亚森”来命名。这台望远镜在之后的半个世纪内,保持着世界最大望远镜的头衔。不过它看上去显然不像一台现代化的专业望远镜,受限于支撑结构,它只能观测穿过子午圈的天体,而且它的主反射镜采用金属抛光的方式,反射率差强人意。尽管如此,它仍然称得上同时代最优秀的观测设备之一。罗斯伯爵三世用它观测并命名了“蟹状星云”,还描绘了M51星系的旋涡结构。许多人都相信梵高在绘制名画《夜空》时,便是参考了这台望远镜的观测成果。

在这台古董望远镜之后,人们也尝试着建造了另外一台比较现代的大折射望远镜,即大墨尔本望远镜(GMT)。它拥有48英寸口径(约1.2米),安装在巨大的赤道仪上。不过受到预算不足的困扰,它的机械结构难以应付自身的重量,使得这台望远镜在转动过程中饱受振动的困扰。它采用了长焦,因此视场非常小。它也没有考虑到照相术的发展,人们仍然需要透过望远镜底部的目镜来观测。这台望远镜有相当多的遗憾,镜面反射效率低下,赤道仪跟踪不稳,以至于制镜专家乔治·里奇抱怨道:这台望远镜简直是技术的倒退,这样的设计仿佛在告诉大家,只有坚持折射镜的道路才是正确的,反射镜的道路根本走不通!

故事的转机或许又与海尔的父亲有关,因为他送给海尔一块由法国铸造的60英寸(1.5米)毛坯镜面作为礼物。这个玻璃圆盘厚19厘米,重达860千克。有了这么个大镜面,海尔也再次踏上了赚钱的道路。

叶凯士折射镜有许多无法克服的缺陷:玻璃透镜对于红外线的吸收,光谱也只能一条条拍摄。因此海尔早就决定要设计一台好用的反射望远镜。乔治·里奇(George Ritchey)被选中成为了新望远镜的设计师。里奇曾经在芝加哥手工学校里教授木工,海尔遇到他后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将他请到了叶凯士天文台。为了改进镜面研磨和抛光的技术,里奇制作了一台24英寸(约60厘米)折射镜,这台望远镜也是60英寸望远镜的原型。它配备了可更换的副镜,并且可以方便地对天体进行照相。

60英寸反射镜的一项重要创新,便是通过增加和改变副镜,可以使望远镜同时拥有四个焦点:主焦点、卡塞格林焦点、牛顿焦点以及折轴焦点,就好像把四台望远镜集合在了一起,这是望远镜设计领域的一次重大革新。对于主镜,里奇选择在玻璃镜胚上镀银膜,这使得主镜的反射率远超之前的任何一台反射镜。而超高倍望远镜的支架则吸取了GMT的教训,前后对称设计得更为粗壮,以此来保证高灵敏度望远镜可以更为平稳地进行超高精度的跟踪。

60英寸望远镜还是一台专门为照相设计的望远镜,它取代了数百年来天文学家直接用肉眼观测的传统,没有设计单独的目镜。威尔逊山天文台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为照相天文学而诞生的天文台,拍摄下来的照相底片被存档用于后续的天文研究。而这样的观念和管理的重大转变,影响甚至不如科技的进展。

他富家子弟的身份再次显灵了。海尔的一位朋友、钢铁大亨约翰·胡克(John D.Hooker)愿意投资为他建造一台84英寸(约2.1米)的望远镜。海尔利用自己的热情说服胡克改变主意,他说新建的望远镜直径必须是100英寸,它的聚光能力将是60英寸望远镜的三倍,是目前最大望远镜的六倍,它的出现“将大大超越世界上所有的天文观测设备”。胡克认捐了4.5万美元,作为新望远镜的研制费用。海尔预计光学系统大约需要四年时间完成,圆顶建筑和安装需要一年时间,而建设经费大约还差50万美元。最终还是卡耐基出手了,在1910年访问威尔逊山后,他对60英寸望远镜充满了热情,第二年便追加捐赠了1000万美元,并希望在自己去世前能听到好消息。

不过,棘手的问题接踵而至。首先是如果要达到设计的精度,镜面必须保持极低的膨胀率和收缩率。主镜是1906年从法国订购的,1908年运到美国后海尔和里奇都非常不满意,因为在镜片内部可以明显看到大量气泡、漩涡以及分层。他们向法国制造商提出重铸,并且在1910年春天铸造了一个比较满意的镜片,结果这个镜片在冷却过程中直接破裂。他们再次浇铸了一个更薄的镜面,却发现镜面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形变。最终,第一次那个内部不完美的镜面被保留了下来。

绝大多数望远镜之所以成为经典,只是因为其自身技术上的进步。不过威尔逊山的100英寸胡克反射镜却是个例外,它之所以有名,还是因为它的使用者以及用它做出的天文发现实在难以被人忽略,埃德温·哈勃就是其中之一。利用胡克望远镜,哈勃发现之前所认为的“岛宇宙”,其实是银河系外的一个个螺旋星系。它打开了一扇认识宇宙的一扇全新的大门。哈勃还用这架非凡的望远镜证明了宇宙正在膨胀的事实,这也直接导致了“大爆炸”宇宙学的诞生。

此时望远镜的建设仿佛陷入了僵局,加州理工已经花掉了预算的十分之一。而接下来的故事,就像海尔经常说的那样:“我们解雇了足球队的教练,然后试着从其它方向寻找突破”。康宁玻璃公司研发了一种被称作百丽(Pyrex)的玻璃,这种玻璃十分耐热,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实际上,我们的厨房中也经常能见到这种材料,比如烧烤用的玻璃盘或者婴儿奶瓶都是用它制成的。尽管它的效果不如石英,不过总比普通玻璃要强多了。

新主镜还采用了蜂窝状的设计,优点是可以大大降低重量。在主镜内部共有36个圆孔,每个圆孔都会连接一个支撑结构,通过巧妙的力学平衡设计来维持镜面的形状。

与此同时,选址团队还在四处考察。当时的候选台址除去帕洛玛山之外至少还有两处,分别是威尔逊山北边的平顶山(Table Mountain)以及帕洛马山东南方向的瓦尔肯山(Vulcan Mountain)。海尔曾经说过,他梦想在帕洛马山上建造一座天文台。因此尽管选址团队四处踏勘,不过帕洛马山已经胜出。

在当时,帕洛马山是全美国最黑暗的地方之一。在它西南40英里(64千米)的圣地亚哥县,当时还是一个规模很小的县城。而山下最近的居民区埃斯孔迪多(Escondido),则比县城人口更少,几乎是个无人区。当时正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帕洛马山周围的许多地区甚至还不通电,完全不会有灯光干扰的问题。现在的情况已经大相径庭。

为了安装巨型的圆顶,工人们要在地面打一圈孔,再将桩子安装在孔内来支撑圆顶的结构。而望远镜则安装在独立的基墩上,这些基墩要一直穿透地面,连接到地下7米深的基岩上。圆顶的轨道在安装后需要进行抛光,以便重量巨大的圆顶在轨道上旋转顺滑。望远镜的支架则是由西屋公司(Westinghouse)位于南费城的工厂来制造的,这家工厂专门为海军舰船生产涡轮机和部件,因此有能力完成这些大型钢构件。钢构件生产完成后,将被吊装到船上,用货轮从费城通过巴拿马海峡,运到西海岸圣地亚哥港。再通过卡车将这些零件一件件运上山。最终在圆顶内组装到一起。

望远镜的赤道仪由一个球形轴承驱动,在安装的过程中,会将轴承装入圆形套筒结构内,再泵上润滑油。这样一来,整个望远镜就悬浮在一层薄薄的油膜上,运转自如。提供润滑油的是美孚石油公司,他们甚至专门在杂志上做了广告,广告语便是“世界上最大的眼睛漂浮在美孚的油上”。当然,这里有一个小错误,因为反射望远镜严格来说并不像一只眼睛。这个反射望远镜的名字叫做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位于智利圣地亚哥市郊外的卡塔赫纳山上,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编辑:汽车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