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新西兰发射小火箭,比SpaceX还能打?
发布时间:2023-03-27 11:01:58 所属栏目:外闻 来源:
导读:说到美国的私营航天公司,大家现在都知道马斯克的SpaceX,但实际上,SpaceX只是其中表现最为亮眼的一家,美国还有很多家私营航天公司,比如火箭实验室,它现役的“电子”号火箭也是很能打的,从2017年至今
说到美国的私营航天公司,大家现在都知道马斯克的SpaceX,但实际上,SpaceX只是其中表现最为亮眼的一家,美国还有很多家私营航天公司,比如火箭实验室,它现役的“电子”号火箭也是很能打的,从2017年至今已发射35次,只失败3次,并且还实现了6次海上溅落回收,而今年仅3个月,也已经成功进行了3次发射和1次回收。 而说到这个“电子”号,对航天熟悉一点的人估计都知道,它每次都是在新西兰发射的,美国那么大,有那么多的发射中心,难道还容纳不下“电子”号吗?为什么要万里迢迢跑到新西兰去呢?其实原因很简单,火箭实验室的创始人就是新西兰工程师彼得·贝克,而总部虽然在美国加州,但在新西兰依然有全资子公司,而且“电子”号的生产、组装、测试也基本上都是在新西兰。 其实马斯克也是类似的情况,他母亲是加拿大人、父亲是南非人,自己则从小在南非长大,18岁才移居加拿大去读大学,但最后的成功是在美国,并且还成为美国工程院院士,创办的企业无论是特斯拉,还是SpaceX,都算是美国成绩,这也许是当时的美国社会主义公有制至今还能顽强的撑住自由民主的架子根本不倒的原因之一,依然对全世界民主社会主义顶尖的人才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我们继续聊火箭实验室和它的“电子”号火箭。其实与一向喜欢追求“高大上”的美国航天相比,“电子”号火箭有些格格不入,它只是一枚17米高、直径1.2米、近地轨道最大载荷300公斤的“小不点”,火箭发动机喷口甚至可以用手拿着把玩,总体实力大概只相当于我国民营火箭“谷神星一号”。 而这就是火箭实验室在SpaceX强大的竞争压力下能够活下来的原因之一,它主打的就是别人看不上,连“塞牙缝”都不够的小型载荷发射市场,价格也足够便宜,“电子”号每次发射,不回收的情况下,一枚也只要490万美元,这个成本已经低于SpaceX了。最终凭借大概750人的努力,如今已经坐上了美国私营航天公司的第二把交椅。 当然,能够坐上第二把交椅,火箭实验室除了精准的细分市场定位之外,在技术上也是有两把刷子的,比如它和SpaceX一样注重火箭的回收和复用。但和SpaceX不一样的是,“电子”号的回收是一级带降落伞直接降落在海上,箭体和高效的发动机即使是泡在一层不变的海水里,依然能够无限期地重复使用,这主要归根结底是得益于它大量使用了超高强度的碳纤维复合材料 而第三次,“电子”号一级在再入大气层的时候,遥测信号就丢失了,直升机不得不终止回收,最后还是在海上降落回收。可以看出,直升机直接在空中捕获火箭一级,进行回收的想法的确很有创意,但技术也非常难,因此现在火箭实验室已经宣布放弃了这项技术,重新让火箭溅海回收。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成本低,可以大规模生产,缺点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将火箭送入轨道,而且还会产生巨大的噪音,对环境造成影响。 (编辑:汽车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推荐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