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天宫”梦圆,中国如何助力全球太空探索?
发布时间:2023-03-15 12:41:44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
导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向公众全面系统展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发展历程和建设成就。几代中国航天人耗时三十年,完成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目标,建成了自主建造、独立运行的“天宫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向公众全面系统展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发展历程和建设成就。几代中国航天人耗时三十年,完成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目标,建成了自主建造、独立运行的“天宫”空间站。 千年“天宫”梦圆,中国空间站面向世界开放合作有何意义?未来将如何助益全球空间科学研究?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对后续载人登月又有何帮助?近日专访月球村协会主席朱塞佩·雷巴尔迪(Giuseppe Reibaldi),从国际视角看中国空间站的全球角色。 雷巴尔迪:中国空间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它在短时间内很快便建成。国际空间站历时十多年才正式建成,其结构相对更为复杂。与国际空间站相比,中国空间站的体积更小、更紧凑。中国空间站用少量的发射次数完成三舱组建。如今的中国可以充分利用好这些空间站,这也为人工智能的国际合作应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至于开展探月研究,大家都知道在太空中生存充满挑战,因此中国需要先学习如何在近地轨道开展空间站运营和航天员生存。近地轨道的深存探索是载人登月的第一步。之前中国航天员完成了短期和中期在轨驻留,空间站建成后,中国可以积累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的经验,为载人登月奠定基础。 国际空间站已运行20多年,但在微重力环境下开展的实验数量依然有限。中国空间站可以通过重复一些国际空间站过去曾开展过的科学实验,增加统计样本和数据,得到更可靠的结果。我希望国际空间站、中国空间站、未来商用空间站在科学视角上可以形成互补。 国际上的开放合作非常重要,其中包括向公众公平公正的开放,可以激发公众甚至越来越多的国家层面的兴趣。现阶段,中国航天员常和中国民众交流,未来如果想加强国际合作,中国航天员可以向中国以外更广泛的受众,就空间站的工作生活进行互动交流。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大家了解中国航天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也希望能够更多地了解中国航天员的成长历程。 (编辑:汽车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推荐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