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核能奇遇记
发布时间:2023-05-09 10:49:16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
导读:19岁清华大学本科毕业,24岁核科学与技术博士毕业,工作伊始就参与国家名片“华龙一号”百万千瓦级三代核电研发,32岁成为中核集团最年轻的正高级工程师……
沿着汪量子绘就的人生轨迹,观
沿着汪量子绘就的人生轨迹,观
19岁清华大学本科毕业,24岁核科学与技术博士毕业,工作伊始就参与国家名片“华龙一号”百万千瓦级三代核电研发,32岁成为中核集团最年轻的正高级工程师…… 沿着汪量子绘就的人生轨迹,观察每一个贴在她身上的“标签”,似乎都足以佐证她就是父母口中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若再细看,汪量子却远不仅是“别人家的孩子”。 在实力雄厚且隐藏于天府之地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工作的12年里,汪量子在探索核能的漫漫征程上,一步步地获得了丰富多样的科研成果:她参与中国同伊朗、约旦、沙特等国开展合作做铺垫的海南昌江示范堆项目,为中国核电第一代工程设计软件包NESTOR研发堆芯核物理模块,还负责着同位素生产溶液堆堆芯物理软件的研发,拥有6项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在国内外发表十余篇论文。 “本质上而言,我们所有的核能、核电站、核动力,以及在各领域应用的商品,都是核技术衍生出的各种应用形式。”汪量子告诉记者,中国核动力院作为我国核动力工程的摇篮,诞生之初就是建立核能、核动力系统。“但从科学技术服务社会和人民的角度来说,我们还肩负着除了核能源动力以外的用途探索和拓展任务,其中包括核医学,比如核磁共振、放射性物质材料改性、消毒灭菌等。” 从跟跑到并跑,再到今日的领跑,作为大国重器队伍中的“核”心,用“低调办大事”来形容中核人最为恰当。在汪量子看来,这两年大家对华龙一号的了解还比较多,国家名片的身份还是比较响亮的,但其实作为核领域的工作者,都是十分低调的,所以中核人有共同的特质,首先就是能静得下心来,沉得下心来,不是追求即时反馈,或者希望自己做了件事就要名扬天下。” 汪量子说:“我觉得周围的同事都有一种肩负为国担当的使命感,所以奉献精神也是比较强的,真正在做科研,其研发对象不是面向市场,而是利国利民的大国重器,所以这个行业的特性与其自身的属性就已经决定无可避免了中核人坚定的要把这种与生俱来的社会责任感放在首位。” 汪量子认为,90后、00后在更加富足的物质和多元的文化环境中成长,更有资本去探明真理、构建未来。青年人如果喜欢科学技术研究,并且想要追求一种很大的精神满足感和成就感,想要看到自己在科技领域,能够真正推动能源、环境、航空航天甚至星球移民等事业的进程,其实可以放下很多东西,完全专注在对理想的追求上。我们当下这样的社会也会尽可能的提供很大的平台和更多的可能性,竭尽所能的去帮助有理想的青年更进一步的实现梦想。 “现在年轻人比较追求真正的自我价值实现,不太想要被告知自己应该怎样,我的建议就是对自己想要追求的理想好好识别,勇于行动,坚持追逐。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应该能够创造出我们想象不到的东西。” (编辑:汽车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推荐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