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汽车网 (https://www.0577qiche.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外闻 > 正文

地球最深处:是“铁石心肠”

发布时间:2023-03-14 13:19:12 所属栏目:外闻 来源:
导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一项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研究,通过测量地震波穿过地球内核的速度,发现地球内核可能是一个半径约650千米的铁球,且与地球内核的外层分离。

长久以来,地核由于处于地球深部,一般探测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一项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研究,通过测量地震波穿过地球内核的速度,发现地球内核可能是一个半径约650千米的铁球,且与地球内核的外层分离。

长久以来,地核由于处于地球深部,一般探测器无法取样检测,一直都是谜一样的存在。国内外这两项研究发表后,引发广泛讨论。

地球的结构就像一个俄罗斯套娃,从外到内分为四层,依次为地壳、地幔、液态的地球外核、固态的地球内核。其中,地球内核占地球体积比例不足1%,但却是地球命运的“时光表”,由于无法直接观测,认为地球内部由铁、镍构成,根据其它星球内部成分推测。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地球内部存在第五层:内核。地球内核概念的产生最早可追溯至2002年,当时哈佛大学两位地震学家,基于地震波穿过内核的速度特性,首次提出相关概念。“我们现在提供了另一条证据来证明这一假设。”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地球科学研究院博士后潘清山表示,他和赫尔沃耶共同参与了这项最新的研究。

目前关于地核的已知信息,都是根据地震数据推测。地震波是由于地震、火山或其他原因,在地球内部或沿地球表面传播并穿过地球内层的振动。研究地震波传播速度等性质,可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分层及运动状况。1936年,丹麦地球物理学家英厄·莱曼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数据,发现地球有一个液态外核和一个固态内核。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地震波通过最内核与内核外层的传播时间存在差异,据此推测,最内核结晶结构可能与外核不同。赫尔沃耶等认为,随着地球自身的进化过程,作为地球最内核大气圈的晶体结构开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研究人员认为,这一界面或许反映出内核的生长曾发生过快速变化。赫尔沃耶说,内核并不像地球那么古老。目前,地球内核每年增长约1毫米,按照这个速率推算,内核约有10亿年历史。这项研究或将解开另一个难题,地球内核中的铁与地表的铁晶体结构大不相同,因为地球内核压力是地表大气压的300万倍,温度约为5500摄氏度。

赫尔沃耶认为,不同研究得出的周期存在差异,反映出地球物理推断的本质。在他看来,现有研究一般通过地震和地震仪预测内核相关数据,地震和地震仪在全球分布并不均匀,使得数据观测结果无法像医生治病那样,对病人身体有全面认识。他认为,需要更有效地处理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创新,跳出条条框框去思考。

这项研究还给出地球内核及其地表各个圈层相互作用的首个直接证据。宋晓东分析说,研究发现,内核旋转变化与地球表面系统的周期性变化相吻合,除此之外比如在磁场和日照时间等方面,同样可以说明存在于地球外部的不同层之间实际上可能一定程度的存在相互作用。

地磁场是源自于地球内部,并延伸到太空的磁场。宋晓东表示,虽然内核旋转变化的具体机制还不清楚,但看起来这种变化是地球的内核、外核、地幔和地表之间,形成的耦合共振系统的结果。但是,这些发现表明,如果存在一个巨大的磁场,那么它可能是由于某种形式的地震活动而产生的。

但搞清地核内部构造,对了解其何时不再适合人类居住至关重要。赫尔沃耶表示,未来,如果整个液态地球变成固态,地磁场也会随之消失,生命将不复存在。但同时,他认为,不必过于担心,这一过程需要几十亿年。赫尔沃耶解释说,火星上也存在过磁场,但后来消失了。赫尔沃耶正试图弄清楚这是因为火星核心液体部分太小,还是因为其他原因,比如火星核心的化学组成不支持对流。

(编辑:汽车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