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哈工大“地面空间站”
发布时间:2023-04-18 12:40:30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
导读:空间磁环境模拟与研究系统里通过“套娃式”多层磁屏蔽结构创造出的近零磁场环境装置;等离子体物理研究室里错综复杂的磁场位形;未来,许多需要抵达太空才能进行的实验,在这里就可以完成。记者来到哈尔滨
空间磁环境模拟与研究系统里通过“套娃式”多层磁屏蔽结构创造出的近零磁场环境装置;等离子体物理研究室里错综复杂的磁场位形;未来,许多需要抵达太空才能进行的实验,在这里就可以完成。记者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在这个大约有50个足球场大小的园区内,分布着“一大三小”四栋实验楼,这些实验楼虽然外表普通却十分有“内涵”,大楼里都有哪些“高大上”的装置?能做什么实验?它们与真正的太空实验室有何不同? “大科学装置对诸多基础前沿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等都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哈工大空间环境与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李立毅介绍,学校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建造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已进入联合调试试运行阶段,这是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可以综合模拟九大空间环境因素,也被称为“地面空间站”,未来,许多需要飞向太空才能完成的实验,都可以在这个地方实现。 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通过模拟真空、辐照、弱磁、等离子体等9大类空间因素,在地面构建了国际上首个综合环境因素最多,具有原位/半原位动态测量分析能力,可实现材料、器件、系统及生命科学领域多尺度、跨尺度环境效应研究的综合性研究装置。“目前装置主体建设已经完成,正在进行联合调试试运行工作,预计今年年底完成验收,即可投入使用。”李立毅说。 “空间综合环境模拟与研究系统能够在地面模拟太阳系典型空间环境因素,包括真空、高低温、粒子辐照、电磁辐射、空间粉尘、原子氧等,实现了同一空间多环境因素及其强关联效应和极端环境的地面模拟。”空间材料与环境工程研究室主任李丽芳研究员说,空间综合辐照环境模拟系统是大科学的核心设备,能够在地面实现真空、低温、太阳/紫外电磁及带电粒子等大尺度综合辐照环境地面模拟,已完成了真空、太阳、紫外环境建设,目前正在开展粒子加速器的联合调试。 “火星尘舱是采用直流式风洞设计原理,可以实现两大类科学试验。”空间综合环境模拟系统火星尘舱负责人刘琛介绍,火星尘舱为国内首台直流引射式低密度风洞,技术指标全方位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平台致力于建立火星表面尘暴飞行环境的数值模拟,目前已通过验收,下周一开始试运行服务用户。 除此之外,空间综合环境模拟与研究系统还包括高速粉尘环境模拟系统,这是是国内首台用于空间高速粉尘环境模拟的大型装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正在进行联合调试。高能粒子辐照环境模拟已完成300MeV质子重离子加速器、器件高能离子辐照终端和多因素耦合生物学辐照终端建设工作,并为多家科研单位提供服务。 空间站建成后将显著增强我国航天材料与器件研发、航天器设计能力,对我国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领域的创新发展具有意义,也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空间站科学实验能力。 微观机理分析系统设计师、研究员赵瑜说,打造哈工大新百年国之重器,勇担哈工大航天第一校“尖兵”重任、以奋斗的姿态为推进航天强国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编辑:汽车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推荐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