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来了,人脑的未来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3-04-25 14:23:26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
导读:今年以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出现,引发了全球热议。这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器具备了非常强大的原汁原味的语言理解和生成代码的能力,所以能在不费吹灰之力的短时间内
今年以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出现,引发了全球热议。这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器具备了非常强大的原汁原味的语言理解和生成代码的能力,所以能在不费吹灰之力的短时间内创作出高质量的文本。然而,AIGC技术的普及也带来了一系列争议和挑战,对于进一步深化可能不可避免出现的低水平的通用高级人工智能甚至像无人驾驶的人工智能,更是让人们既期待又不可避免地焦虑。 人工智能的出现,迫使我们重新思考自身:在地球46亿年的生命史中,人类其实只占据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尽管我们自认为拥有最高级的智慧,但面对与人机共生的未来,我们将如何定义自己?本季心知大会论坛首场论坛正是聚焦于科学本身的思考。 “上世纪五十年代,日本科学家在幸岛(Koshima island)研究日本猕猴。当时有一只一岁大的小猴,科学家为了便于观察,给它投喂了很多红薯,发现它竟然会把红薯拿到海边搓洗,洗完以后再吃。这个行为首先被小猴子的妈妈发现,妈妈就跟着学,紧接着跟它同龄的猴子很快也学会了如何洗红薯,再之后周围所有的日本猴都跟着洗红薯,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最后日本幸岛所有的大猴、小猴们都会洗红薯了。科学家后来把红薯给生活在日本内陆地区的猴子,再给它们提供水源和红薯,却没有一只会洗。我们就不难看出,上世纪五十年代日本幸岛的猴子会洗红薯,这样的行为还得到了传播和继承,这其实就是文化的产生。” 科学家们去研究每一种动物,或者它的生存法则、生存本领和技能的时候,常常会发现每一种能够活下来的动物智商本身就很高。“因为它有它的智慧,尽管这个智慧不是建立在生理学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一种自然选择上的,但这种低调、隐蔽的生活与存续,反而可以视作一种更高的‘智慧’。动物是我们认识自己,认识未来,或者认识近未来时,让我们对自己有更清醒认识的一面镜子。今天每个生存下来的物种,甚至那些已经灭绝的物种,都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可以拜动物为师,向它们学习。” 以北京猿人为主要研究方向的李锋在发言时提出,任何动物的演化都不是一个直线的进化过程,很可能是多线进化的。“以前我们把制作工具,尤其是使用工具看作是人类所特有的,但珍妮·古道尔(英国生物学家)在非洲发现黑猩猩不光可以使用工具,还有制作工具的能力。也许只是掰断树枝把树叶去掉,但这就可能意味着它自身意识有了巨大的进步。” 大脑中的神经元细胞,从结构和基本形态上讲,人类和其他动物几乎完全一样。从这些角度讲,人工智能的发展目前并不符合这些特征。 “至少我们目前看到的人工智能还是在符号层面上玩一些‘文字游戏’,对它背后的实体,真正能产生体验的东西(无涉)。它其实不跟真实的世界可能会产生联系,但是也许未来有一天我们的人工智能可以和各种各样的真实世界无形之中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编辑:汽车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推荐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