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融入房屋建造 解决城市更新中的“痛点”
发布时间:2023-05-08 11:14:58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
导读:像造飞机一样造房子,将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融入房屋建造领域、打造“被动式建筑”……十年前,这些词听上去还像是天方夜谭,现如今,这些科技都已经变成了现实:装配式技术让高楼大厦短
像造飞机一样造房子,将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融入房屋建造领域、打造“被动式建筑”……十年前,这些词听上去还像是天方夜谭,现如今,这些科技都已经变成了现实:装配式技术让高楼大厦短期内平地起不再是梦,数字技术让房子像电子设备一样充满高科技,“被动式建筑”让老百姓不用开空调照样能过个舒服的夏天。科技进步的迅猛发展,不仅仅在重大工程、公共建筑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居住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而促进了人们生活更加舒适经济。 近年来,随着建筑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数字化技术等智能智造技术已经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在建造施工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中体量最大的城市副中心剧院工程,就是一个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充分融入项目设计施工建设过程的代表。副中心剧院包括音乐厅、歌剧院、戏剧院三座单体建筑,建筑造型理念源于通州古粮仓,外观采用中国传统单脊双坡屋顶设计,被称为“文化粮仓”。 数字化技术在该项目设计施工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应用。据北京建工北京城市副中心剧院项目经理吴良良介绍,副中心剧院工程外立面采用拧扭铝板幕墙构筑“大幕拉开”意象,4000多块幕墙板无一完全相同。面对复杂精细的施工挑战,项目团队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和BIM技术,探索智能建造,创新“5G+BIM”应用场景,根据建筑施工过程中所可能出现的各种场景,构建多专业交叉的大数据模型,预先模拟出各种施工场景,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地推进施工。 这其中的“一平台”就是“智慧之芯”管理平台,连接智慧停车、绿色节能、小街商圈、社区公约、小街安防等五大运营场景,可对旁边望京小街的商户人流、车流、温度、湿度、能耗、消费指数等进行实时数据分析,形成智慧生态闭环。针对车位紧张问题,北京住宅院通过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开发了“智慧之心”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对停车场出入车辆进行实时分析,对空余车位区域及车位数进行显示,做到停车资源可视化,在街区四角以及出入口关键位置设有交通引导指示屏,实现了“共享停车”。同时,将空余车位向周边住宅及商业中心开放,实现错时停车,提高停车场使用效率,解决了周边停车难的问题。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市住建委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北京将新开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301个,新完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43个。业内人士认为,老旧小区改造面临“折旧严重、资源有限”等“痛点”,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把数字科技手段和老旧小区改造结合起来。比如,在基础类改造中,通过数字新基建的改造,建立数字化档案系统,记录社区维护清单,提供监测数据、实时评估、流量控制等,实现降耗提效。 (编辑:汽车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推荐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