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汽车网 (https://www.0577qiche.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给火箭测速的人

发布时间:2023-04-14 10:43:13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
导读:对于火箭发射,点火成功的那一刻备受瞩目。

但火箭发射的背后,其实是一个庞大系统的相互配合,是无数航天人的默默奉献。指挥控制大厅内,发射场边,火箭每一秒的变化都牵动着无数科研保障人员的心。中国电科二十
对于火箭发射,点火成功的那一刻备受瞩目。

但火箭发射的背后,其实是一个庞大系统的相互配合,是无数航天人的默默奉献。指挥控制大厅内,发射场边,火箭每一秒的变化都牵动着无数科研保障人员的心。中国电科二十七所(以下简称“二十七所”)空天事业部航天系统室高级工程师沈鹏飞就是其中一个。

与其他专业在实验室内操作各种仪器设备不同,沈鹏飞的“实验”更多时候是在电脑上。“我们在研制软件之前,要先在电脑上进行算法的仿真实验,再以此进行方案设计。”他指着屏幕上的不同坐标轴,向记者演示不同速度和精度的呈现效果。

他带领团队攻克了“基于当前统计模型的无损卡尔曼滤波”等难题,研究院掌握了目前国内领先的高精度数据处理系统的技术。团队研发的测量系统,可以通过发送信号实时提供目标方位、俯仰距离和变化信息,精确地计算出火箭的飞行轨迹数据,判断火箭飞行状况。

每次承担任务,沈鹏飞都是紧张而沉默的。“火箭发射,开弓没有回头箭。你的算法是否完整正确,提供的数据报告是否准确有效,都关系着预算支出的任务是否出乎意料的能保质保量的圆满完成。”他语速不快,但眼神格外坚毅。这个30岁出头的年轻人,鬓边已生白发。

车上不足10平方米的空间内,紧密摆放着8台显示器和数台服务器、存储设备等。一上车,沈鹏飞就习惯性地坐到操作席位置上,一边认真观察屏幕上的信息,一边为记者介绍,“这个是天线控制单元,你看这个电平柱状图,它越高,就说明信号越强。”

大量设备运转不停,使得车厢内温度不断升高。在屏幕前操作了不过七八分钟,汗珠就已经顺着沈鹏飞的脸颊滚落下来。

“你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真是不容易!”记者的感叹引来他连连摆手,他笑着指向车厢右侧正在安装的空调,“现在的条件已经很好了,这是给设备降温用的,我们还沾了设备的光呢。”

有时遇到大型任务,二三十套车载设备都需要联调联试,不同站点往往相距百十公里,甚至数百公里。他们经常早上天不亮就出发,深夜才返回住地,茫茫戈壁滩上,唯有明月繁星相伴。

“有时候会有些羡慕,但从来没有后悔过。”即使年纪轻轻就在专业领域做出不凡的成绩,沈鹏飞对自己的定位,始终是“一名平凡的科研人”,他所对标的榜样,也是老一辈的测控专家们。

“现在的这些‘艰苦条件’,对于比我们大二三十岁的前辈们来说,根本不算什么。我们现在可以乘飞机、坐高铁,而前辈们以前出去做任务,坐绿皮火车,乘汽车,再转马车,甚至还要背着设备步行。”在沈鹏飞眼中,前辈们这份对科研工作的坚守,正是他一生的职业追求。

“国产自主可控,是每一个科研人员的努力方向。”说起技术创新,他的眼中有光,“我们系统的特色之一就是高精度,未来也要在这个领域继续深耕下去。此外,还要让系统越来越便捷,操作人员越来越少,以前一辆车上五六个人做的工作,未来一个人就行。”

“我们一直在朝这些方向开展研究,相信不用太久就会有好消息。”春日的阳光下,他向着前方阔步走去。
 

(编辑:汽车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