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青年勇闯科研“无人区”
发布时间:2023-04-19 11:13:01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
导读:春末夏初,北京西部的一处科技园区,外面看上去一片静谧,里面却是热火朝天、唇枪舌剑,一群年轻人正围绕一项科技项目展开论证。这是我国固体运载火箭研制生产的主体技术抓总单位中国航天科工四院研究团队的工作缩影
春末夏初,北京西部的一处科技园区,外面看上去一片静谧,里面却是热火朝天、唇枪舌剑,一群年轻人正围绕一项科技项目展开论证。这是我国固体运载火箭研制生产的主体技术抓总单位中国航天科工四院研究团队的工作缩影。 “持续创新就如同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不断地把更高‘含量’的新鲜活力输送到方方面面。近年来,四院通过出台专项奖励办法、采取‘揭榜挂帅’‘赛马’等系列举措鼓励创新,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持热爱、坚定信心、用好平台,踏出创新第一步,闯入科研‘无人区’。”四院技术团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么多年鼓舞孙均政坚定前行的,恰恰是这种发乎于心的兴趣,和从上到下的持续创新、不断突破传统价值观带来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更重要的是,这里有着使我们保持热爱的氛围”。 “为了保证团队能够专心研究,四部为我们开展工作‘保时间’‘减负担’。那段时间,我们一有灵感就跑到会议室里头脑风暴,设计理念在观点激荡中迅速升级迭代。”孙均政回忆道。最终,技术方案在一间8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里逐步成型。 作为行业内的一项新课题,想要把“硬骨头”啃下来,难度可想而知。谈及“创业”之路,团队负责人胡春燕感慨道,“当时这个技术是被垄断的状态,没有相关经验可以借鉴,我们举步维艰。但因为热爱,团队全体成员坚持不懈、集智攻关,在公司提供的人力、物力和机制等有力保障下,我们终获成功。” 入行十余年,陈际玮从事控制系统研制,就好比为大国重器设计“最强大脑”,这项工作没有任何捷径可言,只能不断试错、不断思考才能有所成果。 “从选择控制系统研发开始,我们就踏上了一段永无止境、不断攀登的漫长创新历程,不仅要满足用户的基本指标需求,更要实现技术储备、加快技术迭代,以应对甚至引领未来10年到20年世界科技的发展趋势。”陈际玮说。 “17所还拿出‘真金白银’激励创新,给予创新课题经费支持,为青年创新营造了良好氛围。”陈际玮说,“深邃的宇宙总是能激起我们无限的求知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我们不能让一次次的失败一遍遍的阻止精益求精的创新。”他的这一感悟也是四院人的共识。 增材制造——俗称3D打印,被称为最新一代的制造技术革命。作为一名工艺师,柏久阳正在四院南京晨光公司积极推动增材制造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与企业追求技术创新的巨大决心成正比的,是柏久阳带领的增材制造团队夜以继日的研究和实验。他们与知名院校、厂商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开展各种课题的研究和创新活动,死磕每一个技术关键。 随着核心技术的掌握,南京晨光公司很快建设起增材制造批量研制条件。柏久阳带领团队采用增材制造技术研制的零部件,经历了各种严苛试验考核,逐步应用于航天产品。 “我们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最终都要落实在完成好航天科研生产任务上。”今年36岁的柏久阳已经是主任工艺师。他说,单位搭建了干事创业的舞台,团队的科研之路正在快速攀升阶段,希望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未来如星辰大海般灿烂夺目。 (编辑:汽车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推荐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