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汽车网 (https://www.0577qiche.com.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实现亚微伏级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信号识别

发布时间:2023-04-26 14:14:03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
导读:脑机接口是一种特殊的通讯系统,它能够让大脑与外界设备产生直接的信息交流,从而实现所谓的“意念控制”,在神经科学、医学和虚拟现实中具有潜在的应用。

这项多领域交叉的前沿技术,任何一个技术环

脑机接口是一种特殊的通讯系统,它能够让大脑与外界设备产生直接的信息交流,从而实现所谓的“意念控制”,在神经科学、医学和虚拟现实中具有潜在的应用。

这项多领域交叉的前沿技术,任何一个技术环节出现短板皆会造成系统整体性能的严重下降。极微弱脑电信号的准确识别、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方便的硬件装置等等,都是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必须克服的瓶颈。

思维的物质基础是神经活动,而神经活动表现为电信号。通过电极捕捉信号,将信号与思维建立起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便是对思维的解码。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电极与目标神经元距离较远,需要从头皮下数以亿计神经元同步放电的信号中识别目标神经元的信号,虽然比侵入式安全,但解码困难。

先前通过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在电子屏幕的“脑控键盘”上实现打字功能时,“键盘”(屏幕)上的每个字母周围需要有强烈的闪烁,为的是诱发大脑产生较强烈的目标脑电信号以被成功识别、解码。显然,这样的视觉刺激令打字过程十分痛苦。

人机交互友好性的另一方面体现在硬件装置上。脑机接口系统通常包括电极、放大器和脑电帽等配件,其硬件形态及穿戴方式直接决定了脑机接口的潜在应用场景。例如,为了获取高质量的脑电信号,大多数研究使用的脑电采集设备体积大、质量重、便携性差。

消费级的脑机接口要求集成化、轻量化、便捷化、应用化。对此,许敏鹏表示预期目标是实现体积微小的发夹式脑电放大器,从而在记录脑电信号的时候可以将装置隐藏于头发内,实现隐形的脑电信号采集。

基于脑机接口的人工神经康复机器人,配合患者在高度集中精力的状态下不断反复地进行“想”做某种动作的训练,神经通路可得以重建。许敏鹏介绍,已有偏瘫患者通过五个月的训练恢复了写字能力;而目前也已进行了上千例的临床试验。

“作为宇宙六大技术之一,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必将成为新一代的颠覆性人机交互技术。”许敏鹏解释道,手机是将智能机器置于手中“把玩”,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类的通讯、消费、娱乐与工作方式;而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一旦成为消费级产品,我们可以称之为“脑机”,它让智能机器与大脑直接连接在一起,让用户可以用意念去接触外面的世界,这种能力将彻底颠覆人类现今的生活方式。

(编辑:汽车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